在 2025 年 7 月 3 日的凌晨时分,特朗普政府于美国突然宣告解除针对中国在芯片设计软件、乙烷以及航空发动机方面的出口限制。此消息一经传出,犹如巨石投湖,在全球贸易领域引发了剧烈的动荡。
美国的三大芯片设计软件巨头,即新思科技、铿腾电子与西门子 EDA,均接获美国商务部的通知,其于 2025 年 5 月开始施行的出口管制政策现已正式废止。其中,西门子 EDA 更是迅速做出反应,当即证实已重新启动对中国客户的销售工作以及技术支持服务,恢复 EDA 软件的相关业务。与此同时,美国的乙烷生产商也收到了政府函件,被准许再次向中国发货。据 2024 年的统计数据表明,美国将近一半的乙烷出口目的地为中国。此外,有消息表明,美国的航空发动机或将重新对中国开启出口业务。
这一系列的举措,距离 6 月 11 日中美在伦敦举行的经贸会谈仅仅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。在伦敦会谈期间,中国放宽了对美国稀土出口的管制措施。这一行为被外界视作一种善意的回应,因为在此之前,也就是 2025 年 5 月,美国曾针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手段,其中就涵盖了对芯片软件、乙烷和航空发动机的出口限制。从某种程度上而言,美国如今解除相关限制,可被看作是对中国之前善意举措的一种 “回礼”。然而,必须明确的是,这场贸易博弈的局势远未达到最终确定的状态。
尽管美国解除了部分限制措施,但中美双方的贸易关系并未发生重大的方向性转变。回顾之前的经贸事件,无论是 5 月份的《中美日内瓦经贸联合声明》,还是 6 月 11 日的伦敦会谈,双方仅仅是暂停了自 4 月 2 日至 9 日的关税升级战,并且达成了谈判议题的框架性内容,至于具体的细节部分尚未进行深入的探讨,更谈不上达成正式的协定了。当前,中美双方互相征收的关税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。美国针对中国商品所征收的关税税率大致在 50% - 55% 之间,即便是包含美国成分超过 20% 的商品,例如中国制造的苹果手机,其出口到美国时所面临的关税税率也处于 25% - 30% 左右。而中国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同样处于不低的水平,在 15% - 50% 的区间内,其中农产品和汽车的关税税率最高,达到 45% - 50%,飞机零部件和医疗设备的关税税率最低,为 15%。
在这场关税博弈的背后,隐藏着两国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量,其中经济利益与战略安全是重要的方面。对于美国来说,一方面要极力维护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以及产业安全,另一方面又需要兼顾国内企业的出口利益;而对于中国而言,在积极保护本国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也在努力争取更为公平公正的贸易环境。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美国解除限制的领域,均与中国的关键产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。芯片设计软件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工具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;乙烷是化工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;航空发动机更是高端制造业中那颗最为璀璨的 “明珠”。美国的这一行为,或许是其在贸易谈判中增加自身筹码的一种手段,也有可能是鉴于中国市场需求而做出的一种妥协。但无论如何,中美之间这场贸易博弈的道路依旧漫长且充满变数。双方必须基于平等、互利的原则,借助持续不断的对话与协商,逐步化解分歧,从而推动双边贸易关系朝着稳定、健康的方向发展。